山東淄博供電公司電力氣象智慧預警大數據應用平臺上線。該平臺深度融合電力數據和氣象數據,增強了電力氣象災害的主動預警能力,為淄博電網防災減災、可靠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強風、雷暴等惡劣天氣容易影響電網設備可靠運行。為此,淄博供電公司與山東省電力氣象技術更新中心聯合組建攻堅團隊,加強電力氣象預警研究。該公司借助省市一體能源大數據中心、山東省電力氣象技術中心的資源優勢,建成電力氣象智慧預警大數據應用平臺,提升各電壓等級電網災害預警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據了解,電力氣象智慧預警大數據應用平臺具有氣象數據網格計算、災害天氣精準預警、異常天氣主動預警、歷史數據分析等功能。該平臺整合了淄博市82座地面氣象觀測站點和27座微氣象觀測裝置的數據,可開展不同預報時間、不同網格范圍的氣象數據計算,提高了電力氣象分析的精細度。結合電網設備信息及電網易覆冰區域、低洼地帶、異物區等環境信息,該平臺搭建了8類電網氣象災害預警模型,實現災害天氣提前研判、精準預警和主動推送,以及受影響站線的精準定位。
平臺通過合理設置輸變電設備的氣象數據監測閾值,實現對電網設備周圍六大氣象要素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對影響設備可靠運行的天氣情況的自動分析,并以短信方式將影響因素、設備信息、風險隱患等內容自動推送至相關責任人,提高了電網可靠保障能力和電網設備運檢水平。

產品概述(LYPCD-5000在線式超聲波局放測試儀快速高精度的測試能力)
是測量、分析電力設備絕緣性能以及對局部放電源定位的專用儀器;本系統采用現代電子和計算機綜合技術,實現信號放大(模擬、電子、數字)、濾波、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圖形顯示、試驗報告自動生成,從而完成局部放電的測量,分析與定位。
攜帶方便、測量快速,抗干擾能力強,便于現場使用。其配置的軟件主要包括局部放電巡檢以及局部放電定位兩部分。其中局部放電巡檢配置的軟件具有時域圖形、2D、3D統計圖譜、報警歷史、歷史*大、脈沖計數等功能,此外還可以詳查分析某個相位波形,窗口隨意放大和縮小,對該段數據進行頻譜分析,分析放電波形的頻譜含量,使放電波形之間更具可比性,全方位統計分析試驗數據,減少試驗中非穩定性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采用自動或手動記錄保存試驗數據和瞬態放電波形,可對后期數據分析提供參考。局部放電定位配置的軟件通過電信號和聲信號的時間差對局部放電源進行精準的定位,有助于及時發現故障隱患,提高局部放電活動測量的實效性。
引用標準(LYPCD-5000在線式超聲波局放測試儀快速高精度的測試能力)
高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標準的共用技術要求 DL/T 593
3.6kV~~40.5kV 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DL/T 404
3.6kV~~40.5kV 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GB 3906
局部放電測量GB/T 7354
電力設備局部放電現場測量導則 DL/T 417
高電壓試驗技術 第1部分:一般試驗要求 GB/T 16927.1
高電壓試驗技術 第2部分:測量系統 GB/T 16927.2
高電壓試驗技術 第3 部分: 現場試驗的定義及要求 GB/T 16927.3
技術參數(LYPCD-5000在線式超聲波局放測試儀快速高精度的測試能力)
技術參數表
技術特性
|
|
通道數
|
2個電信號接口,一個外同步接口
|
采樣率
|
0.5M、1M、2.5M、5M、10M、20M可選
|
采樣精度
|
12bit
|
量程切換
|
60dB、40dB、20dB、0dB、-20dB共5檔
|
頻帶范圍
|
20k-100kHz、80k-200kHz、40k-300kHz
|
本量程非線性誤差
|
5%
|
顯示
|
|
顯示屏
|
7” TFT真彩色觸摸液晶顯示屏
|
分辨率
|
800×480
|
存儲
|
|
物理存儲
|
256MB DDR2,為運行內存
|
SD卡存儲
|
標配16G卡,可升級為32G,用于存儲試驗記錄及試驗數據
|
接口
|
|
RS232
|
用于與PC機同步傳輸接口
|
USB
|
可外接鼠標鍵盤,以及外接移動存儲設備
|
電源模式
|
電池供電(16.8V鋰電池)+外置電源(18V)可連續提供8小時供電
|
電信號接口
|
2路BNC接口(前后面板各兩個),用于信號輸入
|
SMA接口
|
外同步接口
|
SD卡插槽
|
可插入*大支持32G的SD卡
|
網口
|
可擴展
|
接地鈕
|
外部接地用
|
通用說明
|
|
CPU
|
主頻533MHz
|
系統
|
WINCE6.0
|
使用環境溫度
|
-20℃至45℃
|
存儲環境溫度
|
-20℃至60℃
|
尺寸
|
長×寬×高:249mm × 216mm × 167mm
|
重量
|
4.7kg
|
隨著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比日益提升,以及區外直流輸電規模的不斷擴大,受端電網穩定性受到從未有過的沖擊。直面新能源與多直流饋入受端電網,項目對多類型調節資源協同電壓控制和頻率支撐技術的探索,恰似為電網穩定運行筑牢了堅固防線。通過技術更新,確保新能源能夠可靠、高效地并入電網,不僅是對當下能源轉型需求的有力回應,更是為未來構建更加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奠定基石。
在設備傳感領域,基于諧波溯源等復雜的電壓測量需求,電科院牽頭研發的大量程高精度、寬頻帶、大量程電壓敏感元件及傳感器,能夠精準捕捉電網運行中的細微變化。在以往,由于電壓測量的精度和范圍限制,一些潛在的電網隱患難以被及時察覺,從而可能引發大面積停電等嚴重后果。如今,該傳感器堪稱電力設備的“智慧之眼”,極大地提升了電網運行的保障性與可靠性,讓電力設備的運行狀態盡在掌握之中。
常州公司在綜合能源利用領域的探索同樣值得稱贊。其牽頭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與熱泵耦合電力-—蒸汽聯產關鍵技術項目,致力于打造高性能電力—蒸汽聯產成套裝備,構建兆瓦級氫—電—熱綜合能源系統。這一舉措將不同能源形式有機結合,實現了能源的梯級利用與高效轉化。在工業場景中,該系統能夠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能源供應,有效降低企業的能源成本,減少碳排放,助力工業領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在科技更新方面的成功,不僅為自身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更為整個電力行業樹立了標桿。由此,我們要象國網江蘇電力那樣,通過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吸引和培養頂端人才,開展產學研更新驅動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搶占發展先機,才能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可靠、上等的電力保障。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